东盟商机

首页- 东盟商机
09月272018

中国钢铁布局东南亚

      一边要积极化解产能,一边又面临着美国的关税威胁,中国企业为规划中的钢铁和煤矿项目投资了巨额资金,它们正在通过把生产转移到东南亚,来争取新的市场。

      据估算,在印尼和马来西亚的新钢铁项目中,有3200万吨的年产能是由中国的钢铁公司出资的,这相当于东盟(ASEAN)十国2016年钢铁消费量的逾40%。

      据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消息,日前,该公司建设的台塑越南河静钢铁兴业有限公司2号高炉成功点火投产,标志着该厂两座4350立方米高炉工程顺利完成。

    该钢厂是越南迄今为止最大的投资项目,也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总投资额为230亿美元,最终规划产能为2185万吨,一期工程产能为710万吨。

      中国企业还对钢铁相关产业进行了投资,比如铁矿石和镍。镍是生产不锈钢时需要的一种原材料。

    据报道,青山控股集团获得了国家开发银行(CDB)的一笔3.84亿美元的贷款,该集团为印尼一家年产能为150万吨的低品级镍冶炼厂的扩建项目提供了资金。

    河北新武安钢铁集团和中国国有大宗商品巨头中国五矿集团旗下的建筑公司中冶海外,正合作在马来西亚建设一座包含焦化厂、水泥厂和钢铁厂的30亿美元的资源综合利用型钢铁企业。

      分析人士的观点称,中国钢铁生产商把目光投向海外的最大原因,是希望能够直接在快速增长市场生产和销售。

    的确,东南亚钢铁市场拥有巨大的潜力,东南亚是全球钢材主要进口市场。

    据中国钢铁网报道,世界钢铁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泰国净进口钢材1260万吨,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钢材净进口国;越南净进口钢材1230万吨,列全球第三位;其他东南亚国家中,印度尼西亚净进口钢材870万吨,菲律宾净进口钢材730万吨,马来西亚净进口钢材600万吨。以上东南亚5国2017年钢材净进口量达到4690万吨,东南亚区域内钢铁供需不平衡由此可见一斑。

    在需求方面,东南亚地区各国经济起步相对较晚,经济基础普遍相对薄弱,特别是钢铁产业发展滞后。

    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全球工业产业链分工的持续调整,东南亚地区廉价的人力资源等要素吸引了大批投资,使区域内工业化进程加快,以满足内需为主的建筑业和以满足外需出口为主的制造业、加工业快速发展,带动钢材需求不断增长。

    据估计,东盟10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2017年钢材需求量达到7000万吨,2018年有望增长到8000万吨。

    在供应方面,东南亚地区钢铁工业结构呈现出以下特征:炼铁产能屈指可数;炼钢以电弧炉炼钢为主,产能非常有限;轧钢能力相对较大,并且经过近些年达到持续投资,产能增长迅速,但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钢材深加工能力不足。

    因此,长期以来,东南亚地区轧钢厂更愿意从国外进口低价钢坯轧材,从而造成区域内炼铁、炼钢能力长期得不到发展。据统计,近10年来,东盟国家粗钢产能利用率持续下滑,逐渐由80%下降到不足50%的水平。

    其次,中国钢材出口东南亚市场压力陡增。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2017年,中国出口钢材约7541万吨,同比减少3308万吨,下降30.5%;向东盟出口钢材2325万吨,同比减少1569万吨,下降40%。不过,即便出口量大幅下降,东盟仍是中国最大的钢材出口目的市场,2017年中国向东盟出口的钢材数量占出口总量的30.8%。

      向东盟出口钢材数量大幅下降的原因有三:

    一是中国压缩钢铁产能成效显著;

    二是2017年中国国内钢材市场大幅回暖,价格节节攀升,钢铁企业出口压力和意愿都有一定程度下降;

    三是东盟本土钢铁产量增长,以东盟最大的钢铁生产国越南为例,2017年,越南粗钢产量达到1150万吨,较2016年增加了380万吨,列全球第18位。

    不仅要面对本土钢铁企业的竞争,中国钢铁产品在东南亚市场还受到其他竞争对手的挤压。在中高端产品领域,日本、韩国产品优势明显,且这两个国家都十分看重东南亚市场的发展潜力,中国钢铁产品很难在短时间内撼动日韩产品在东南亚市场上的地位。

    质优价廉是中国钢铁产品驰骋东南亚钢材市场的一大优势,但近年来,独联体国家由于原材料成本低廉、钢企垂直整合、货币贬值等原因,成本优势凸显,即使运输距离较远、运费较高,其价格依然对东南亚钢铁市场有着较大的吸引力。

      2017年,独联体国家对东盟出口钢材约500万吨,仅比2016年下降20万吨左右,下降幅度远低于中国,可见其在东南亚市场已经形成了竞争优势,并且占据了稳定的市场。

实现“一带一路”上的合作共赢

    事实上,在对中国进口钢铁产品的态度上,东南亚各国可以说是“既爱又恨”。一方面,本国经济发展需要中国质优价廉的钢铁产品做支撑;另一方面,又怕大量进口中国钢铁产品影响到本国钢铁产业的发展。

    能源和大宗商品信息集团标普全球普氏(S&P Global Platts)的高级总编辑保罗•巴塞洛缪(Paul Bartholomew)指出,“随着许多国家得到发展,它们希望能自给自足,希望能拥有自己的钢铁产业”,尽管全球范围内钢铁已经产能过剩,这种对自主制造的追求仍在持续。

    所以,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钢铁产业可以实现“垂直互补”。

    当前,中国钢铁产业积累了很多技术、生产、规划、施工等方面的经验,而东南亚钢铁市场正蓬勃发展,需要“中国经验”为之助力,再加上潜力巨大的市场需求作依托,双方完全可以实现互补、互利的共赢发展。

    同时,中国钢铁企业和下游用钢企业可以借助自身资金和技术优势,利用有效金融手段,规避潜在风险,在东南亚直接投资或与本土企业合资建厂。

    目前,东南亚地区各国建筑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急缺钢材,加之钢铁产业链中炼铁、炼钢能力依然明显不足,而这些正是中国钢铁企业产品和技术比较成熟的领域,为中国钢铁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一带一路”上的合作共赢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东南亚偷偷减少进口中国钢铁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但今年却频频在出口上遇阻,最近甚至面临出口市场重新洗牌。东南亚一直都是中国重要的钢铁出口市场,英国钢铁顾问机构MEPS追踪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四分之一的钢铁出口到东南亚,此规模较前年已经下降45%,2018年首季则减少了三分之一。与此同时有一组数据吸人眼球:90%出口至美国的越南钢材,产地其实是中国。这两组数据之间的关系道出中国对东南亚出口骤降的真正原因。

      美国的关税政策让重要的钢铁出口国都面临难关,中国作为最大钢铁出口国,只有1%钢铁出口至美国,大量钢铁其实是出口到东南亚,重点在于东南亚将购自中国的钢铁转手出口至美国。于是当关税来临,东南亚特别是越南忌惮来自美国的压力,表示很可能停止从中国进口钢铁,避免影响越南对美国的出口。

    虽然不知道越南的决定能为其换取多大的利益,但是对中国而言,这一次看似迫不得已的转弯可能是一次转型时机:将市场从东南亚转移到更具消费潜力的南美洲和非洲。

      最直观的现象是,包括越南、印尼和马来西亚在内的东南亚国家的钢铁产能日益扩大,最终将削减进口需求。与此同时,陆续涌来俄罗斯、印度等“大卖家”让整个东南亚钢铁市场趋向饱和,显得拥挤。此时,中国率先调换目标,开发新兴市场南美和非洲,优先抢占市场份额。

    去年南美和非洲总共占中国钢铁出口量的8%,今年发往其中部分国家的中国钢铁量大幅增加。中国第一季度对其最大的非洲买家尼日利亚出口钢铁增加15%,对阿尔及利亚的出口量也增加近两倍。在南美,中国对巴西的出口量跳增40%,对玻利维亚的出口量几乎增加了九倍。

      相对于东南亚市场趋向饱和、美国市场限制多多,非洲和南美市场对中国的钢铁产品显得宽容多了,几乎很少存在反倾销措施。不过,有市场就有竞争,随着中国出口商进一步深入非洲和南美市场,可能和本土供应商以及俄罗欧洲卖家产生利益冲突。但是别忘了,在非洲本土,中国拥有超高人气,基建带来的附加效应让中国钢铁拥有极高的认可度。

越南:崛起的全球钢铁发展新高地

      近些年越南一方面大力引进外部投资,一方面加强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越南国内的钢铁需求也在大幅增加。随着越南迄今为止最大的投资项目台塑河静钢铁厂在今年投产,全球钢铁业界目光再次聚焦越南。那么,越南的钢铁工业发展情况如何?本期《域外观潮》介绍正在发展的越南钢铁业。

      2016年,越南国内钢铁需求总量为2200万吨,居全球第11位,钢铁需求年均增幅约为10%,预计到2020年将达3000万吨,跻身全球第8位~第9位。越南钢铁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越南建设施工市场规模同比增加10%左右。2016年越南钢材消费总量约2000万吨,同比增加约8%。其中,长材占比约60%,板材和钢管占比分别为30%和10%。越南的钢材进口规模位居东南亚第一,年均进口额为80亿美元,受益于建设施工行业的行情,越南钢材需求有望进一步提高。

    目前,越南正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了全球钢铁业界的目光,不少国际知名钢铁企业寻求在越南投资兴建钢铁生产企业或钢材深加工企业。随着今年越南最大的钢铁项目河静钢铁厂的顺利投产,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越南已成为全球钢铁发展的新高地。

建筑钢材需求巨大

    亚洲开发银行的资料显示,近年间越南公共和民间基建投资在其GDP(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平均比重在5.7%左右,这一比重在东南亚国家中是最高的。事实上,近年来,越南也在不断吸引国外投资,2016年越南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额已经骤增至158亿美元。据世界银行预测,2018年之前,越南的经济增长速度将突破6%。

    另据国际信用评级公司惠誉国际集团旗下的市场调查机构BMI Research预计,2017年越南建设施工市场规模将达130亿美元,同比增加9.7%,未来10年间的年均增长率有望达到7.5%。

    随着河内和胡志明市等地区大都市住宅和商业体项目的相继开工,越南对建筑用钢的需求正在持续增长。位于胡志明市北部古芝郡占地1.5万公顷的新城市再开发项目正在推进之中,胡志明市人民委员会也计划在2020年之前通过公共私营合作制(PPP)的形式,致力于交通基础设施的扩建。越南政府主导的道路、铁路、飞机场的升级改造项目正日益增多,2026年之前的10年间,年均增长率或达到6%。BMI统计,截至今年10月底,越南获批并开展的项目,总额达144.9亿美元。

钢铁产能扩张 废钢需求激增

      2016年,越南粗钢总产量为781.1万吨,同比增加38%;成品材产量为1766万吨,同比增加17.8%。其中,长材865.7万吨,同比增加20%;冷轧卷板367万吨,同比增加25%;焊接钢管206.1万吨,同比增加33%;涂镀钢板343.8万吨,同比增加3%。2016年,越南钢材表观消费量达2266.6万吨,同比增加23%。

      2016年上半年,越南钢材消费量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投机性需求增长大于实际需求,同时2016年3月22日越南政府对方坯等钢材半成品实施进口限制,供应减少,建筑用钢销售量猛增。随着基建投资力度的加大,越南本国的钢铁企业也加大了设备投资力度,持续扩大产能。

    台塑(Formosa)集团越南河静钢铁厂是中国台湾在海外的首个钢铁厂投资项目,投资总额达100亿美元。其中,台塑集团下属各子公司占股70%,中国台湾最大的钢厂———“中钢公司(Chin Steel)”和日本JFE占比分别为20%和5%。该项目设有一座4350立方米的高炉,计划生产方坯和热轧卷板等产品。该项目有助于越南国内需要方坯的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2016年5月份,由于被越南官方认定企业污水排放导致鱼类死亡,台朔河静钢铁厂被越南职能部门要求补缴7000万美元税款,高炉被迫延期至2017年5月份投产。

    和发(Hoa Phat)集团在越南建筑用钢市场的占有率约为20%,主要生产长材和钢管产品,近来已经开始设立涂镀钢板厂。2016年,该集团销售总额约15亿美元,其中钢铁业务占到了85%;同期钢材(钢管除外)产量为180万吨,同比增加30%左右;出口5.2万吨,同比增加约50%。2016年第二季度,其位于海阳省的新厂投产。为了生产钢筋和热轧卷板,2017年其在广义省投资建厂。2018年,其位于兴安省的新厂将开始生产,年产能40万吨,主要生产冷轧板、镀锌板和彩涂板。

    华森(Hoa Sen)集团主要生产冷轧板、镀锌板、铝-锌涂层钢板、镀锌钢管等产品。其在越南扁平材市场占有率第一,钢管市场占有率第二,2015年~2016年销售总量为132万吨,净出口额约7.9亿美元。作为东南亚地区较大的扁平材出口企业之一,华森集团2015年~2016年间出口总量约47.8万吨。为了扩大越南国内市场占有率,该集团计划在2017年新增销售代理店,并有意在越南河南省和平定省投资建厂。

    越南国内大多是电炉钢企,电炉生产占到了总产量的80%左右。废钢原料主要从美国、中国大陆、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进口。据东南亚钢铁研究院分析,2015年越南进口废钢约250万吨,2016年增至360万吨,2017年有望增至450万吨。预计到2020年之前,越南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废钢进口国。

依赖进口的状态还将继续

    越南钢铁市场每年维持50亿美元~60亿美元的贸易赤字,2015年赤字额约为58亿美元,2016年增至60亿美元。钢材贸易赤字规模较大的主要原因是:越南本土钢材品种生产不均衡,为了充分满足国内需求,长材类产品供应过剩;板材类产品的自给率偏低,高附加值钢材产品严重依赖进口,扁平材占到了进口总量的60%~65%。本国钢铁企业尚不能自主生产热轧卷板,50%~60%从中国大陆进口。截至目前,进口钢材可以满足60%的市场需求。越南海关总署的统计显示,2016年越南的钢材出口总额为20.29亿美元,同比增加约20%;进口总额为80.5178亿美元,同比增加7.2%。钢材进口额增加主要归因于进口钢材价格上扬以及进口量的攀升,尤其是热轧卷板和部分合金钢材无法就地采购,只能进口。此外,方坯、涂镀板和彩涂板也是主要进口品种。

    近3年间,越南钢材年均进口额约为80亿美元~90亿美元,其中,热轧卷板占进口总额的70%左右。从进口来源国家(地区)比重来看,分别是:中国大陆51.8%,日本19.2%,韩国12.2%,中国台湾7.1%。2016年,越南进口钢材1840万吨,价值80多亿美元,数量和金额较2015年分别增长18.4%和7.2%。

    目前,越南的钢材年产能约3000万吨,在东盟地区处于前列,方坯、建筑用钢和冷轧卷板的年产能为700万吨~800万吨,完全可以满足国内需求,但热轧卷板和不锈钢等产品仍然依靠进口。据越南工业贸易部推算,即便是越南本国企业不断扩充产能,每年的钢材贸易赤字依旧会维持在50亿美元~60亿美元,越南国内钢材自给率仅为40%。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本国钢铁工业的问题,越南工业贸易部策划了钢铁工业开发的方案,于2017年第二季度完成草案,第四季度经总理批准后正式提出。

    越南国内钢材需求还将继续稳健增长。随着越南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越南政府将继续扩大基建设施的投资,2016年越南的城市化率为34.6%,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城市居民人数的增加也会带动城市住宅的需求。据越南工业贸易部预测,越南建筑用钢需求量每年以15%~20%的增幅增长,到2020年将达到1500万吨,2025年将达到2000万吨。由于国内缺乏相关的政策扶持,部分钢材产品还是不能实现就地生产,依赖进口的现状还将继续维持。

    与此同时,越南政府对进口钢材的限制将进一步加强。由于进口钢材大量涌入,越南政府已经对5种钢材产品实施进口限制和调查。越南钢铁协会正与相关机构合作,向越南政府提议,要求采取更为严格的制裁措施。

 

 


© Copyright 2009 东盟投资(新加坡)国际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