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首页 - 深度报道

谷歌买宏达电,谁得谁失?

  

    传闻许久的宏达电(HTC)与谷歌(Google)交易案在9月21日正式对外公开,尔后大量涌现的评论,关心的都是宏达电将何去何从,是否会退出智能手机市场?反而对于要支付11亿美元的谷歌,外界的评论只以“谷歌需要建立自有硬件能力”带过。这笔交易,是否真的如此简单?

    对比外界对宏达电的忧心或者是看坏,宏达电在恢复交易之后的股价,一开盘就大涨10%、直接攻上涨停价,高挂40万张买单。这样的股价表现代表的是,当外界还在热烈讨论此一交易案对宏达电的影响,反应敏锐的股票市场却早已用实际行动投了票。

    因为,在这桩被称为合作协议的交易案中,宏达电几乎可以说是拿了该拿的,舍了该舍的,一来一去之间,宏达电得到了11亿美元的现金入袋,也处理了原本可能要花大笔遣散费或者是承受裁员批评压力的团队员工。这笔交易对宏达电,不但是毫发无伤,更是满载而归。

    根据台湾媒体的报道,这次宏达电“割爱”转让给谷歌的研发团队员工,都是为谷歌设计开发Pixel手机的团队。除了VR与其他产品线研发团队不计,估计此次变动的宏达电人员约佔其智能手机研发团队的70%。

    这样的数字乍听惊悚,但细究其中,也必须要谈一个问题:智能手机对宏达电还重要吗?

宏达电:智能手机不再是发展重心

    事实上,在台湾产业界,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是,宏达电缩减、甚至是主动或被动淡出智能手机是迟早的事,因为,这是一个宏达电清楚不可能再赢回来的市场。所以,宏达电接下来在智能手机最可能的作法,就是减少推出新机数量,只会主打单一旗舰机种,甚至可能拉长推出旗舰机种的时间。简单讲,智能手机不会再是宏达电的重心所在。

    同样的强处,从宏达电近两年积极押宝VR(Virtual Reality,虚拟实境)或未来的MR(Mixed Reality,混合实境)产品策略也能看得出来。虽然之前在传宏达电将与谷歌进行交易时,已有许多人猜测宏达电恐怕会卖掉VR部门,但这样的揣测,其实完全不了解宏达电的逻辑。对宏达电而言,VR是宏达电下一个可能重新站上风口的机会,说什么都不可能放弃。

    就如同宏达电董事长王雪红在与谷歌共同举行的记者会上说的:“VR、MR可以实现人类在现实生活中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是可以为世界带来一波革命的机会。”这一段话,不只是对VR技术的评论,也是王雪红对VR之于宏达电未来重要性的衷心之言。因为,VR将是宏达电在已无力回天的运营态势中,唯一可以梦想再次成功的机会。

谷歌:除了苹果,还要面对亚马逊的威胁

    而回过头来看谷歌,接手宏达电Pixel研发团队,的确让外界看到谷歌在硬件装置领域重整旗鼓的决心,但就如同有媒体评论,相较于当年以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Motorola)、32亿美元收购Nest,这次以11亿美元接收宏达电部份研发团队,其实只是谷歌对于硬件装置布局的一次试验,如果要说谷歌期望透过这次合作协议,就能够让自有硬件部门立即有所表现,恐怕也是言过其实。

    有评论提到,谷歌之所以选择以这样的方式与宏达电合作,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要与苹果对抗,要打造一支足以与iPhone匹敌的智能手机。对于这样的说法,其实是有些让人摸不著头绪的。智能手机市场的情况众人皆知,在高度竞争、产品又高度标准化的环境里,这早已不是“一机致胜”的市场,就连苹果也是如此。而谷歌想要以建立自有硬件团队,进而建立具有规模量的自有硬件装置基础,然后在这些硬件装置上,实现未来科技应用服务的梦想,看似顺利成章的逻辑,却隐藏着过于简化的推论。

    事实上,谷歌当前最大的危机,或许不在于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市场,而是在智能手机以外的智能家庭、智能语音助理等新型态应用市场。因为,眼看着亚马逊的Alexa已然成为许多硬件装置设备厂的首选系统,谷歌怎能不心急,明摆在眼前的,就是亚马逊正循著当年Android的成功模式,顺藤摸瓜、逐步扩大在智能家庭与智能语音助理市场的势力。

    亚马逊智能音箱Echo的热卖只是开始,Alexa、AWS IoT平台、甚至是AWS公有云服务,都让谷歌心惊。所以,谷歌积极建置硬件设备资源的原因,除了苹果以外,亚马逊的威胁更是如鲠在喉,让谷歌不得不加快动作。

    不可否认谷歌对硬件装置市场其实并不熟悉,对硬件装置最重要的供应链也十分陌生。虽然有人认为,过去几年谷歌因为Chromebook等硬件产品,对供应链的掌握程度已较过去提升,但这世界上所有的事情没有绝对、而是相对,对比苹果、亚马逊或者是微软,谷歌在供应链共生体系的世界里,仍是初入丛林的小白兔。

    如同钱钟书在小说《围城》里说的:“婚姻跟攻城一样,里面的想出来,外面的想进去。”谷歌与苹果、亚马逊的的战争也是如此。大部份人都可以理解谷歌为何要买这个团队,11亿美元对于现金充裕的谷歌虽然不是问题,但却也不是一笔小钱。

    在这次交易记者会上,有媒体提问:“与其用11亿美元与宏达电合作,为何不投资在开发自有芯片上?”但谷歌主管并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只是不断强调透过集成宏达电硬件研发团队的资源,再加上谷歌软体与云端的能力,将可以打造出更具有创新价值的硬件装置。


© Copyright 2009 东盟投资(新加坡)国际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