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首页 - 深度报道

“一带一路”下的安徽脚步

  

    自上世纪60年代毛泽东的“红宝书”激起全球千百万民众的热情以来,中国再也没有哪项倡议受到如此热切的欢迎。这一次,“一带一路”(One Belt, One Road)口号的支持者不再是年轻的理想主义者,而是西装笔挺、通常更为稳重的政治家、银行分析师和经济学家。

    很多数字令人印象深刻:仅新成立的丝路基金就拥有400亿美元用于支持私人投资,更不用说中国新发起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预期将投放的1000亿美元。

    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George Osborne)认为,一带一路带来的投资与其开发英格兰北部的承诺不谋而合。2015年9月,他访问了位于中国与中亚交界、存在民族分裂活动的新疆,以唤起人们对丝绸之路的记忆。访问新疆期间,他宣布华凌集团(Hualing Group)对曼彻斯特和谢菲尔德的房地产项目投资6000万英镑,该集团以在新疆开发大型批发市场而闻名。

    还有人注意到,早已是中国密切贸易伙伴的地区出现投资激增。作为东南亚贸易中心的新加坡可能会得到部分资金流入。金杜律师事务所(King & Wood Mallesons)的傅思德(Stuart Fuller)说:“新加坡作为亚太地区重要商业、金融及贸易中心的地位只会增强。”

    而在中国国内,各地推动者纷纷急着将本地项目与一带一路倡议联系起来,他们表现出的热情以及在地域上的不加区分就像早先中国提出“西部大开发”口号时一样——后者最终发展成一项包含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战略。

    位于中国东部的安徽省就是一例。据安徽省统计,截止2015年10月底,全省新批境外企业数量首次突破100家,表明安徽省境外投资积极性增加,“走出去”内生动力强劲,步伐不断加快。此外,对外投资持续保持较高增长。全省企业共对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的62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经融类直接投资。2015年10月当月,对外直接投资9414万美元、增长4.1倍。

    为了更好的响应“一带一路”战略,安徽省加强了自身交通设施发展。2015年新建多条铁路、公路专线,并推进客运铁路连接新亚欧大陆桥,从而对接“一带一路”。

    在航空方便,更是实施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形成以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为中心,黄山、阜阳、池州、芜宣、安庆等支线机场为节点,通达全国及部分国家的民用航空网络。

    安徽省外办主任王信强调:走出去最快的是建筑、基础设施。他重点介绍了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取得卓著成效的典型企业:省外经建设(集团)和海螺集团。

    安徽省外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承建中国政府援外工程项目为契机,积极落实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逐步发展成为一家以经营国际工程承包、房地产开发、矿产资源开发、珠宝加工与销售、连锁酒店等业务为主的综合性跨国企业。据气副总裁宋晓梅介绍,该公司是最早在非洲开办连锁超市和连锁酒店的中国企业,已经在非洲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津巴布韦、赞比亚、马拉维及中美洲格林纳达等地投资开办了15家金孔雀连锁酒店。而在房地产开发方面,在莫桑比克和马达加斯加先后投资建成住宅小区。公司还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创办了国际小学,深受当地家长欢迎。

    “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去海螺集团参观,毫无疑问会被宣传墙上的这句标语吸引。海螺集团是安徽省最大的建材集团。下属205家公司,分布在中国21省、市、自助区和印度尼西亚、缅甸、柬埔寨、老挝等外海地区。截止2015年6月底,熟料总产能已达到2.33亿吨,水泥总产能2.9亿吨。

海螺集团对外经济合作部副部长庄昌喜表示,通过近四年的努力,海螺集团基本完成了在东南亚的市场布局,第一个海外项目----印尼南加海螺首条水泥熟料生产线已于2014年11月份投产运行,西巴、孔雀港项目在建,巴鲁、北苏等自营项目已开工,玛诺斯正积极推进前期工作。6大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熟料总产能2000万吨,水泥总产能2500万吨,占印尼市场份额的20%~30%。

在缅甸,皎施项目经过改造的老线生产运营有序,与缅甸工业部合作的日产5000吨生产线项目已经开工,巴安等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同时,正式签署了老挝万象、琅勃拉邦以及柬埔寨马德望蒙多水泥项目合作协议。

在俄罗斯,于2015年6月底与乌里扬诺夫斯克州发展集团达成合作共识,规划建设年产220万吨水泥项目,配套余热发电项目、燃气电站和必要的生产生活辅助设施。

    海螺水泥总会计师周波先生表示,“十三五”期间,海螺集团将重点推进在印尼、缅甸、柬埔寨、老挝等国已基本落实的项目,力争形成4500万吨熟料、5000万吨水泥产能。并投资老挝高速公路项目和煤炭等能源开采及深加工项目,真正把海螺打造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大型国际化产业集团。



© Copyright 2009 东盟投资(新加坡)国际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