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首页 - 深度报道

华为的国际闯荡之旅

  

    华为(Huawei)逐渐在全球电信设备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给该公司带来了很多挑战,包括劝说海外消费者在称呼华为时如何正确发音,是“wah-way”,而不是“who-are-we”(我们是谁)。

    但2018年,这家有着31年历史的中国企业遭遇空前的严格审查,陷入中美贸易战的泥沼中,对欧洲电信网络中应用华为设备的忧虑也在加深。

    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被捕,这给这家电信集团带来了冲击,内部人士认为此举是对华为创始人、孟晚舟父亲任正非的个人打击。1987年,任正非创建华为,当时的办公地点位于他在深圳的公寓,最初的业务是把从香港进口的固网设备出售到中国内地。这位中国人民解放军(PLA)前军官迅速把业务做大,在基本上被西方老牌企业忽视的中国农村地区转售交换机。

    华为后来开发了自己的设备,并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推广,1997年与和记黄埔(Hutchison Whampoa)的一纸合约为华为把产品销往香港和全球其他地区打开了大门。

    2001年,华为在伦敦设立办事处,员工30人。4年后,华为与英国电信(BT)签订了一桩里程碑式的协议,为英国电信的“21世纪网络”(21st Century Network)战略提供设备。该协议为华为赢得所有英国电信供应商以及它们的很多欧洲同行的业务奠定了基础。

    华为最初被看作是一家产品廉价且令人愉快的制造商,与许多更老牌的竞争对手争夺业务。如今华为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电信设备供应商,华为现在辩称,自己拥有最先进的可应用第五代移动技术(5G)的设备。

    华为以其研发团队的强大实力为傲,这个团队拥有将近8万人的员工。其深圳总部的换班曾被比作伦敦温布利体育场(Wembley Stadium)的散场和入场。

    英国电信前首席执行官、2005年与华为签订那桩里程碑式协议的本•韦华恩(Ben Verwaayen)回忆起2011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WEF)会场外一个豪华木屋中与任正非的首次会面。

    当时韦华恩是法美电信设备公司阿尔卡特-朗讯(Alcatel-Lucent)的总裁。他表示,阿尔卡特-朗讯对产品和市场有着出色的理解,但华为在把产品推向市场方面“远胜我们”。

    “他们非常专注,在价格上也狠,”他表示,“这就是他们建立自己王国的方式。甚至当时他们就把眼光放在苹果(Apple)这样的大公司身上了。”

    华为2009年才开始销售智能手机。2018年第二季度,华为超过苹果,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制造商。

    总部位于北京的科技咨询公司博达克咨询(BDA)创始人邓肯•克拉克(Duncan Clark)认为,华为是搅动美国电信市场的终极颠覆者。

    他表示:“他们混进供应商和运营商的聚会,打进那种高尔夫俱乐部的关系网。”“他们采取的方法是以更快的速度采取行动,同时以更低廉的价格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在此过程中,他们让大家看到了美国经济的低效率,并对美国科技企业构成了系统性挑战。”

    在华为内部,任正非受到崇拜。他告诉员工要培养“狼性”,据悉员工们会遵照他的指示,即便这意味着加班或接受外派的苦差。甚至连他的西方批评者也承认,这种激进的方法让该公司获得了惊人的成功。

    西方批评者经常利用任正非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的历史警告称,该公司的设备会很容易受到中国军方的监视。华为竞争对手、另一家发展迅速且与美国当局起过冲突的中国电信设备企业中兴(ZTE)经常遭到类似的批评。

    但华为不喜欢被与中兴相比,华为自称与中国政府或中国军方没有直接联系,公司由员工们所有,而中兴与政府有着明显的联系,非常依赖中国国有电信运营商的订单。

成为领导者背后的低调和踏实

    华为成为舆论的热点并非是第一次,但是这家在中国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技术公司一直保持着低调的作风。高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背后,华为从CEO任正非几乎从不正面接受媒体的采访,也不在各种企业家评选和颁奖活动中露面,还要求全体员工保持低调。

    这种踏实的态度也体现在华为对全球市场的拓展上。华为很少像其他跨国企业一样发出占领市场的豪言壮语,但是“走出去”的脚步可谓是一步一个脚印。

    华为的海外拓展已经进行了20年,从俄罗斯的第一单海外合同,到非洲、东南亚、中东,最终来到欧洲和日本市场,特别是近年来对试图进入美国市场的步伐,可以说是屡战屡败也屡败屡战。

    为满足实际需求不断钻研技术突破、为避免恶性竞争而和对手建立合作关系、争取当地的政府、大学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支持等等,华为在海外市场中每一步都十分坚实,最终获得一批忠实的合作伙伴,华为成为行业领导者,靠着扎实的技术、而不是公关和营销手段。

 


© Copyright 2009 东盟投资(新加坡)国际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