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6
机器人占领世界?
我们正接近经济史上的戏剧性一幕么?在人类发展农业以前,全球人口(以及世界经济规模)大约每25万年增长一倍。而在人类获得农业生产的力量之后,全球经济规模大约每900年增长一倍。工业革命之后,全球经济增长再次加速。而自二战以来全球经济大约每15年增长一倍。上述数据是由弗吉尼亚州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的经济学家罗宾•汉森(Robin Hanson)整理的,基于多位经济史学家给出的有历史依据的估计。
如果再发生类似程度的阶跃式变革,全球经济或许会在现在到圣诞节这段时间里增长一倍。这一点虽然很难想象,但在工业革命发生前,一切也很难想象。这一场景的少数不乏想象力的信徒,期冀出现一种经济上的“奇点”。汉森就是他们中的一个,而计算机科学家、《奇点临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一书的作者雷•库日韦尔(Ray Kurzweil)也许是他们中最有名的一位。
奇点是这样一个时间点,即不再是由人类开发新技术,而是新技术本身会开发新技术。它们会以一种远超我们想象的速度开发新技术。在奇点之后,我们的文明会被置于半机械人、或上传到云端的大脑、或基因强化的超级生物、或别的什么能极快提升自身智力的东西控制之下。未来的经济可能由人工智能之间的快速互动组成。全球经济每过几周就可能增长一倍的想法,不再看上去那么不可想象了。
不过,想象这样的未来是一回事,相信这样的未来正在到来则是另一回事。许多经济学家指出,生产率增长乏力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这似乎很难被看作变革性经济起飞的前奏。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远远不是加速前进,反而似乎需要额外的刺激才能防止它完全停顿下来。
最近,经济学家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 Nordhaus)发表了一篇旨对这一争论做出裁决的研究论文。诺德豪斯提出了一系列我们可以用来发现即将来临的奇点的测试方案,借此寻找证据证明,计算能力或者改变了经济的生产力,或者改变了我们在享用的商品。
诺德豪斯的第一个测试是针对需求端。游戏、电影和电脑等容易出现奇点的产品是否有可能最终吸走我们的大多数开支?
到目前为止,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是否定的。由于价格暴跌,对这类产品的开支所占的比例正在下滑。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无限的数字化商品将成为经济大蛋糕上精美的糖霜。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将会与增长最缓慢的部门一致,我们将受到食品、住房和交通等普通产品生产率改善幅度的束缚。毕竟,智能手机应用又不能当饭吃。
或许,计算能力真正引起革命的领域是我们如何生产这些普通产品。那么,第二项测试显然就是,美国的生产率是否正在加速提高。答案是否定的。
其他测试则考察经济中投资品的重要性。如果奇点正在来临,人们或许可以预计的是,投资品会变得非常廉价并决定着经济产出。投资品(既包括计算机和软件,也包括建筑物和机械)的平均价格相对于工资正在加速下跌么?答案又是否定的。那么,相对美国经济产出而言,资本存量的变化如何,是在快速上升么?答案也是否定的。
到目前为止,这些数据中找不到多少奇点来临的迹象。不过,确实有几项测试显示了这个趋势。比如,美国国民收入流向资本而不是劳动力的比例在增加,尽管速度不是很快。这是机器人向人类事务进军时预计会见到的现象。而在资本存量中,软件和知识产权等信息资产的比例正在增加——尽管这一比例仍只有6%或7%。诺德豪斯认为,这两个测试意味着奇点还有好几十年才会到来。而他的其他测试全都指向彻底相反的方向。
说到这里,相信奇点来临的人群也许会抱怨说,常规经济统计在衡量部分新产品和服务方面做得并不好。比如,手机会捆绑数十种免费产品:手电筒、卫星导航、闹钟等等。
对于这一切诺德豪斯也都承认。不过,对于衡量常规统计失效的商品价值,诺德豪斯碰巧也是全球顶尖的权威之一。他构想了各种不同的粗略估算方法——比如人们用于消费电子邮件等数字化商品的时间。然而所有这一切都还没有显示出任何变革性的迹象。
中国成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买家
随着人力成本上升、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的竞争加剧,中国制造商转向以技术提高生产率。曾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已变为世界最大的工业机器人买家。
2013年,中国购买了全球五分之一的机器人,首度超越日本。根据国际机器人联盟(IFR)的最新数据,中国去年购买了36560个工业机器人,同比增长60%。日本去年购买了26015个机器人,美国位居第三,购买了23679个机器人。2008年至2013年,中国机器人购买量年均增长36%。
中国对机器人的需求增长主要受大型跨国制造商带动,尤其是汽车制造业。根据管理咨询机构Solidiance的研究,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汽车产业,该产业的机器人需求占全国的60%。
据报道,瑞士ABB、日本Fanuc、德国Kuka等全球机器人公司都已将大量资源投入中国市场,以追赶中国的快速自动化潮流。2011年,为苹果代工的富士康宣称要用三年多时间建立一个“百万机器人军队”,以替代工人的重复性手动操作。
Solidiance亚太区负责人Dieter称,日本仍是全球机器人制造的主导,六家日本公司出售了中国约一半的机器人。相比之下,中国四大机器人制造商联合市场份额只有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