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首页 - 深度报道

又是第一!2022年中国—东盟贸易合作全景

  

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1年来,双边贸易额年年攀升,从始至终保持着强劲增长,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的3年之中,也实现了贸易逆势上扬。而2022年,是普通却又不平凡的一年,是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开局之年,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之年,也是中国—东盟贸易额再创新高之年!

好风凭借力,双方贸易增长强劲

纵观新冠肺炎疫情的这3年间,中国—东盟贸易迎难而上交出亮眼成绩单:2020年双方贸易额6846亿美元(约合4.74万亿元人民币),2021年双方货物贸易额达8782亿美元(约合5.67万亿元人民币),2022年更是中国—东盟贸易逆势丰收的一年。

2022年,中国—东盟进出口规模达到6.52万亿元人民币

据中国海关总署消息,2022年,中国—东盟进出口规模达到6.52万亿元,增长15%,其中出口3.79万亿元,增长21.7%,进口2.73万亿元,增长6.8%。同期,东盟占中国外贸比重较2021年上升了1个百分点,达到15.5%,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成绩无论是在中国还是东盟的对外贸易中都是属于出类拔萃的,同时在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中也名列前茅。

当然,中国—东盟能取得如此“含金量”高的贸易合作,也是依靠着多重利好的支撑,但其中尤值得一提的是,RCEP生效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推动产业链合作更加紧密,从而进一步拉动了中国与东盟贸易快速增长。

中国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吕大良指出,RCEP实施一年来,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促进区域内各国经贸往来更加密切。东盟是中国在RCEP的重要贸易伙伴,2022年中国对东盟进出口占对其他RCEP成员国进出口规模的50.3%。中国对东盟进出口的中间产品4.36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6.2%,占中国与东盟进出口总值的67%。

凭借着RCEP这阵“东风”,将中国与东盟的资源和市场优势与其他RCEP成员国的资本和技术优势紧密结合,让中国—东盟贸易再一次驶入“快车道”,展现出了强大的韧劲。

设施互联互通,贸易“果香四溢”

从柬埔寨大米到泰国香水椰,再到越南百香果、榴莲……越来越多的东盟国家农产品正在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市场,成为中国消费者餐桌上的“常客”。近年来,中国加深与东盟各国农产品合作,推动进口规模扩大,更是促进了双方贸易的繁荣发展。

位于中越边境广西凭祥市的友谊关口岸车水马龙,装载着东盟进口水果的出入境车辆来往不断。2022年9月19日,一批重量18.24吨,货值51.24万元人民币的越南榴莲运抵友谊关口岸。经友谊关海关关员核查相关证书和标识,检验检疫合格后顺利通关,这是越南首批出口中国的鲜食榴莲。

2022年以来,越南百香果、榴莲先后获准进入中国市场。“这对于拥有丰富水果资源的越南来说是一个好消息。”越南银行学院讲师杜氏秋说,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越南农产品出口中国,发挥两国资源互补优势,充分利用好RCEP,推动双边贸易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近年来,中国加快自东盟国家进口农产品的步伐,持续优化农产品等重点产品的检疫准入程序。除越南榴莲之外,缅甸的玉米、柬埔寨的龙眼、印尼的菠萝等多种农产品也获得中国新增检疫准入,不断丰富着中国家庭的“水果篮子”。2022年,中国自东盟进口农产品2468.6亿元人民币,增长21.3%,占同期中国农产品进口值的15.7%,较上年提升了1.4个百分点。

而中国与东盟贸易往来的频繁也离不开双方设施的互联互通。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等重大项目的推进,区域内冷链、冷库等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中国与东盟货物进出通道更加便捷,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其中铁路运输增长比较迅速。吕大良指出,2022年,中国以铁路、水路、航空运输方式对东盟进出口分别增长了197.6%、26.7%和15.5%。


© Copyright 2009 东盟投资(新加坡)国际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