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

首页 - 新经济

美联储加息配缩表

  

    根据美联储最新预计,到今年年底联邦基金利率中值将升至1.4%,2018年也将加息3次,预计2019年仍为3次左右,这与今年3月公布的加息方案基本一致。这意味着在本次加息之后,美联储今年还可能有一次加息。一些分析认为,时点可能在今年9月,同时由于目前美国利率水平仍处于历史低点,美国能够承受更高的利率水平,美联储还可能更快地加息或缩表。

    与此同时,随着全球经济进入稳步复苏的轨道,对于低增长和低通胀等问题的恐惧正在消退,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和英国央行等其他全球主要央行均无意继续放宽货币政策,金融危机后的大规模宽松货币政策正趋于逐步退潮。

进一步宽松难再现

    目前,全球主要央行几乎排除了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并表明正谨慎考虑从刺激政策退出。欧洲央行预计可能在下半年释放出更加明确的退出信号。尽管日本央行无意很快退出刺激政策,但也在考虑改善沟通,告知公众央行正思考如何最终退出宽松政策。英国央行官员表示考虑未来几年逐步撤除宽松货币政策,但预计这一评估也要考虑英国“脱欧”等因素的影响。

    欧洲央行最近一次货币政策会议决定维持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不变,即主要再融资操作利率、边际贷款利率和定期存款利率仍分别为零、0.25%和负0.40%。欧洲央行还决定现行每月600亿欧元的资产购买计划至少持续到今年年底。

    欧洲央行还对前瞻性指引进行微调,在货币政策声明中删除了有关预期进一步降息的表述,仅保留“我们预期在相当时间内将利率保持在目前水平”的说法。但德拉吉否认调整前瞻性指引是欧洲央行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的信号?他表示,调整关于利率的前瞻性指引是因为欧元区通缩风险“已绝对消失”,并表示欧洲央行理事会当天未讨论退出量化宽松以及货币政策正常化问题。

    但一些分析认为,基于增长、就业对拉升通胀的积极作用,欧洲央行逐步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上升,但实际的行动节奏可能缓于市场预期。欧洲央行可能在下半年释放出更加明确的退出信号,9月份的议息会议是重要节点,届时将公布最新一期经济预测报告,并且现有购债计划将于12月到期,欧洲央行需在此之前和市场沟通购债计划的存续问题?

    欧洲央行理事会成员、德国央行行长魏德曼近期也曾多次表示,“退出问题”不能久拖不决?他指出,QE使欧元系统成为欧元区各国最大的债权人,欧洲央行和各成员国央行最终可能迫于政治压力,使超宽松货币政策延续的时间过长,超出其必要性?

    英国央行曾在5月暗示,首次加息的时点可能在2019年第四季度,并表示对于通胀率超过目标水平的容忍将是有限的。分析认为,这意味着如果英国“脱欧”进程顺利,英国央行还可能加快升息步伐。

外溢效应引关注

    美联储加息和资产负债表缩减计划将可能引发的资本流动和汇率波动等外溢效应不断受到外界关注,不少央行正在积极思考和筹备应对措施。

    欧洲央行近期发布的报告认为,由于欧美两大市场高度整合,美联储升息和缩表等金融政策对欧元区有强烈的外溢效应,带来不确定和风险。欧盟委员会在春季经济预测中指出,密切关注美国宏观经济政策对欧洲和全球经济带来影响;美联储升息缩表等金融手段将带来显著的外溢效果;随全球经济下行压力,这些风险将对目前短暂的复苏势头带来冲击。

    印度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7日表示,维持货币政策中性立场,维持基准回购利率6.25%不变,同时,逆回购利率维持在6%不变。尽管目前印度经济增长放缓情况严重,但考虑到美联储加息和缩表将对卢比比值构成压力,加速外汇流出,令印度央行不敢贸然降息。印度威廉姆·奥尼尔研究中心主任苏达卡·潘特波门表示,印度现阶段不具备降息基础,下次降息可能在8月份央行货币会议作出决定。

    《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称,持有主要货币美元的美联储实施加息还将影响全球的金融市场。美联储正逐渐加快紧缩的速度。在日欧持续推进货币宽松政策的情况下,如果美国持续加息,资金将回归到有望获得收益的美元上,全球的资金流动可能发生异常。

    澳大利亚创新金融研究院院长郭生祥说,美联储从2014年开始预告加息,似乎给了世界足够的准备,其实之前大量流动性的注入仍可能被低估。美联储若急于从加息到缩表,后果会是对美国以及世界脆弱的经济复苏带来剧烈波动,要是应对不够,或将会带来货币政策的反复,对经济复苏有害。郭生祥说,澳大利亚央行和澳金融审慎委员会增加了防患未然的措施,由于澳经济在资源结构、产业结构、财税金融政策、财富分布结构等方面较为稳健,的确会出现资金流出和一定的澳元波动,但是澳经济不至于出现非常激烈的经济金融危机,但可能出现中长期的持续低迷。


© Copyright 2009 东盟投资(新加坡)国际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