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

首页 - 新经济

IMF宣布全球经济好转

  

    “全球经济复苏可能不会持久,因为不是所有国家都出现经济复苏。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长期通胀率低于目标’,这加深了发达经济体中期经济增长前景的下行风险。在世界上很多地方,比如一些欧元区国家,中期经济前景依然令人失望。”

    10月2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全球经济形势继续好转,并上调2017和2018年的全球GDP增速预期。

    而对2017年和2018年全球GDP增速预期,IMF 预计2017年和2018年全球GDP分别增长3.6%、3.7%,此前预期增长3.5%和3.6%,这一预期显著高于2016年3.2%的全球增长率(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

    IMF经济顾问兼研究部门主任奥伯斯法尔德(Maurice?Obstfeld)表示,全球经济复苏持续加速,复苏尚未结束。

    各国决策者应抓住本次经济复苏的机会。鼓励各国利用当前的良好环境来提高增长潜能,并为下一次经济下滑提供缓冲。

全球周期性经济回升加快

    IMF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上调中国2017年GDP增速预期至6.8%,此前预期6.7%;上调2018年预期至6.5%,此前预期6.4%。上调美国2017年GDP增速预期至2.2%,此前预期2.1%;上调2018年预期至2.3%,此前预期2.1%。

    IMF在报告中表示,因为“政策的不确定性很大”,IMF不指望美国国会和总统能够通过税改方案。美国商务部日前的数据显示,美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速略有上修,国内生产总值环比折年率增长3.1%(市场预估为3%);为2015年第一季以来最快。

    美国之外的发达地区经济体,日本、欧元区均得到了上调。上调欧元区2017年GDP增速预期至2.1%,此前预期1.9%;上调2018年预期至1.9%,此前预期1.7%。

 上调日本2017年和2018年GDP增长预期,分别至增长1.5%和0.7%,此前预期1.3%和0.6%。

    《世界经济展望》称:“目前的情况与去年初显著不同,当时世界经济增长徘徊不前,金融市场 动荡不定。我们现在看到,欧洲、中国、日本和美国以及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周期性经济回升正在加快。”

    但奥伯斯法尔德表示,全球复苏可能不可持续。即便目前的利率上涨的情况下,全球经济增长仍然在增加,但并非所有国家都参与了增长。同是,通胀低于目标、工资增长缓慢,因此中期的预测来看并不特别乐观。

    他表示,发达国家央行应该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直到通胀出现企稳迹象。不过,某些国家通胀维持在谜之低位。

主要经济体齐增长

    今年全球经济呈现几个趋势性特征:一是世界经济整体正在复苏,而且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是拉动全球经济强劲复苏的主要力量;二是以美国缩表为重要标志,全球性宽松货币政策正酝酿渐次退出,进入“减债、升息、去杠杆”轨道;三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暴跌的时代可能已基本结束,未来石油、天然气、能源等可能会在长周期内,在宽区域区间均衡波动;四是全球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五是中国因素在世界经济增长中日益重要。

    今年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将实现正增长,《华尔街日报》称这是“过去50年中极为罕见”的现象。今年经济齐增长“相当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各国央行大量的货币支撑”,技术创新和科技发展等因素也不容忽视。

    从外部环境来看,2018年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但积极因素越来越多:全球经济开启新一轮复苏和增长周期;美国经济和外交政策思路日益清晰;欧洲在英国“脱欧”以及法德大选落幕后的不确定性明显下降;美联储加息引起美元大幅升值、资本大规模回流美国的情况并没有出现;“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响应;多点爆发的地缘政治冲突呈现常态化趋势等。

    2018年全球经济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经济隐忧主要体现在:逆全球化思潮继续发展并发挥作用;全球主要国家可能开始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资本紧缩会导致相当大的金融风险;一些国家的经济可能会出现较大波动,这些波动也会对世界经济带来较大影响。

    从大的经济体来说,最值得关注的是日本和印度”。日本方面的负面因素包括消费税上调、长期维持负利率以及社会老龄化等,印度方面值得关注的是废钞、黄金充公以及国有银行私有化等。此外,局部战争与冲突、2018年又一拨国家大选以及自然灾害和传染病等,也为经济增长添加了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 Copyright 2009 东盟投资(新加坡)国际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