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1
“安倍经济学”重启
10月23日,在众议院选举中取得压倒性胜利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自民党总裁)在党总部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安倍强调了应对少子老龄化等举措,并表示教育免费化和其财源消费增税用途调整的“政策包”将于年内确定,以摆脱通货紧缩为目的,将重启“安倍经济学”。工资提高能否扩大消费、生産效率改革等能否提升潜在增长率将成为关键。
第4届安倍内阁在11月1日召集的特别国会上由首相提名选举后正式启动。安倍在记者会上针对新内阁的经济运行方针表示,“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是应对少子老龄化。这是安倍经济学的最大挑战”。他同时强调称,“我们将通过生産效率革命,在全国各地进一步加强工资提高的势头,力争摆脱通货紧缩。”
安倍身边人士透露称,摆脱通货紧缩是(今后4年)任期后半段希望达成的政策课题。为了摆脱通货紧缩,日本将维持自2013年启动的货币宽松路线。
2018年4月,日本银行行长黑田东彦的任期将结束。安倍计划加快评选包括黑田在内的继任人事,在2018年的例行国会上提出人事方案。
实施消费增税是新内阁的另一项课题。安倍曾经表示「如果出现雷曼危机级别的问题将推迟增税」。新内阁必须打造能承受2019年10月增税的经济状况。
目前经济表现坚挺,但物价并未达到2%的目标,劳动力短缺却无法提高收入的环境仍未得到改善。监管改革和生産效率的提高不可或缺,尤其是工作方式改革是当务之急。除了工资提高之外,以成果而非以时间进行评价的「绩效工资制度」等重要法案的通过成为关键。
为了推动企业提高生産效率,安倍将尽快下令制定2017年度的补充预算案。作为“安倍经济学”的重要课题,“生産效率革命”的相关预算预计将加入补充预算案,推进相关对策。
安倍在选战中呼吁的增税用途变更,意在重视对育儿家庭的支援,支撑个人消费,甚至不惜推迟偿还国家债务。近日将重启「人生百年时代构想会议」,计划年内敲定具体方案。自2018年度预算起,将分阶段列入相应预算,在预计10%的消费税收全部到帐的2020年度预算案中,列入2万亿日元规模的对策经费,力争实现“政策包”的内容。
不过,财政纪律放松的一面难以否认。2020年度基础财政收支(Primary Balance)因增税用途调整而难以达成目标,如何制定新目标将成为沉重课题。与设定新的目标年度一起,预定2018年6月修改财政健全化计划。如何抑制社会保障费用等财政健全化目标将受到考验。
安倍赢了大选,但未必赢得民心
以安倍为首的日本执政党,因在野党分裂而坐收渔翁之利,在众议院再次获得了3分之2以上的席位。尽管如此,如果再次表现得傲慢或者松懈的话,将很难维持向心力。从森友、加计学园的问题也可以看出,对于安倍独大局面,日本民众正在投以严厉的审视目光。
原本安倍就是为了维持政权,才在在野党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解散众议院。令人担心的是,安倍政权自保的姿态会直接反映在选举后的政策中。
例如,被安倍与朝鲜问题一道视为“国难”的少子老龄化问题,其解决对策是教育的无偿化。在财源方面,安倍表示将调整预定2019年10月实施的消费税增税的用途。
但是,如果使用了用于财政重建的税收,超过1000万亿日元的国家和地方债务如何处理呢?日本要实现全世代型社会保障,必须减少面向老年人的社保支出,而安倍却在演讲中表示「将扩充看护和医疗支出」。
政权构想、尤其是经济政策可以说是“成长物语”,而安倍的“成长物语”却显得片面且短视。只说好听的话很快就会失去信任。消费税税率将来必须上调到10%以上,而安倍的“物语”在2年后就结束了。
外交方面也是一样。安倍似乎将继续采取对朝鲜施压路线,但之后呢?此外也没有提及与中韩两国的近邻外交。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九大上表示,到本世纪中叶将中国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时,日本将成为什么样的国家呢?
安倍加紧推进被其视为夙愿的宪法修正也并非上策。***虽然有必要,但是在目前的政治形势下这样做只会加剧与护宪派的对立。最优先课题是摆脱通货紧缩。安倍要想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改革社会保证制度,有必要努力获得在野党的支持。
此次日本众议院选举的议员任期到 2021年10月。如果在2018年9月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第3次获胜,安倍将把为期近9年的长期执政(从2012年底开始)纳入视野。
在此期间“平成”时代将落下帷幕,进入“后平成”时代。站在历史的转折点,安倍有责任为日本描绘伴随着痛苦的未来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