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0
欧洲成了全球最大经济问题
2008年9月美国爆发金融海啸后,全球同步陷入衰退。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受美国拖累,陷入自1929年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美国与中国在大量钞票充斥市场下,经济在股市(美国)与房地产(中国)的财富效应下,快速稳定下来。中国的成长在庞大数量钞票的猛药下,虽然萎缩了,但放缓的幅度还不令人担心。加上中国的基本面较强,中国在这一轮风暴后复苏的力道要比西方富国集团好。
美国在QE的猛药下,股市强劲上升,带来的是所谓的财富效应,使美国的复苏领先其他西方经济体。
中国后来因房市过热,在政府猛烈打房下,加上西方需求趋软,导致经济加速放缓。这造成美国的复苏优于中国,无形中使美国再度成为全球成长的主要力度。
欧洲今天已成了全球经济问题最大的区域,同时也可能成为危机中心。这是今后全球要特别关注的趋势发展!
紧接着2008年金融海啸是欧元区爆发主权债务危机。欧猪五国(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与西班牙)相继陷入主权债务危机,最终欧央行(ECB)在德国首肯下,以欧元债券(EURO BONDS)来拯救陷债务困境的五国,不过却对它们立下苛刻约条,其中包括以财政紧缩政策(即节流之意)来削减赤字。
这财政紧缩方案乍看之下好像有好道理,但却害惨了欧元区的经济。政府削减支出引发连锁效应,使欧猪五国深陷衰退,失业率攀高至20%。
欧元区对内经贸占相当高的比重。因此之故,当多个会员国面对高失业率以及严重经济萎缩的时候,欧元区整体被拖累。
德国是欧元区的成长引擎,具有带动单一货币联盟的作用。德国的财政状况也最强,故名符其实成了欧元区的大哥。也因为德国的经济势力最强大,故在欧元区的决策上,德国的影响力也最大。
最近德国的成长也跌至谷底。这引起经济学家担心欧元区或有可能在6年内(2008-2014年)第三次陷入衰退。
欧元区的问题可谓相当多。德国仍然坚持财政紧缩方案;法国与意大利还是非常抗拒经济结构性改革;物价在8个欧元区会员国滑跌;欧元区整体通胀率已跌至0.3%,明年有可能滑向负数。
欧洲的经济总生产占了全球的20%,可谓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区域。令人担心的是,这区域正迈向经济停滞以及通货紧缩。
如果说通胀是经济过热的现象,那么通缩是指经济过冷。欧通缩要比通胀更可怕,是每个经济体尽所能力去避免。通缩是整体经济萎缩停滞不前,造成物价滑跌,失业率高企,人民收入缩水等一连串连锁效应。
乐观派开始把欧洲的通缩风险形容为日本式的经济通缩。
日本于1990年爆发股市与房地产市大风暴后,经济陷入通缩。日本被全球形容为走入“迷失的年代”。日本至今已迈入第三个“迷失的年代”。
但日本与欧洲的情况与一些基本的不同。日本的通缩虽然带来一些的苦,但对本身以至全球并未造成灾难性的冲击。欧洲的通缩肯定带来更大的风险。90年代日本的通缩是孤立事件,但今天从中国到美国都面对低通胀的危机。日本的人口是由同一种族而又能忍受痛苦的人民组成的,但欧元区的多元种族是很难经年共苦,一同走过经济困境。当主权债负担从意大利到希腊加重,投资者开始撤退,民粹主义领袖将掌权,欧元区将加速瓦解。
欧元区的通缩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问题!
欧元区狂印钞票
欧元区终于决定以量宽(QE)来拯救经济。欧洲央行(ECB)于2015年11月23日推出了每月600亿欧元的债券购买计划,规模远超投资者的预期。
这是全球期待已久的方案,旨在重振深陷衰退的经济及对抗可怕的通缩。
欧元区的衰退引发主权债危机。欧猪五国(PUGHS、即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及西班牙)陷入债务违约危机 (或称为倒账)。这冲击单一货币联盟体的稳定。
今天欧央行已到了燃眉之急,不得不推出QE来救经济。在面对严重危机之际,德国还能反对吗?
大量印钞救了美国。欧元区胆识不够,在行动上慢了6年,因此有今天的局面。
欧元区的QE是从2015年正月至2016年9月,每月购买600亿欧元的债券,预计将购买1万亿欧元的资产。这是庞大的印钞行动,目的是借着大量流进市场的资金来刺激经济。
但专家警告,欧央行的疯狂印钞行可能会引发全球货印大战。同时因为欧元将进一步巨贬,故美联储局可能被迫推迟原定的升息时间表。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在欧元巨贬的情况下,美元旨定大幅升值。若再升息,升势可能更凌厉。美国当然也不希望美元升得太过离谱,因为这会冲击美国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