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平昌冬奥会:不容乐观的经济账
尽管在平昌冬奥会落幕前,韩联社称,韩国总统府青瓦台透露,平昌冬奥会带动消费支出增长1.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2亿元),预计将促进韩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0.2个百分点。
这个数字并未能让韩国上下满意,至少现在看来,主办方在冬奥之前的预估有些太过乐观。
门票包干、赞助摊派?经济效益难达预期
当下流传最广的是韩国现代经济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报告——《平昌冬奥会创造的经济效益》。
报告称,本届奥运会将创造经济效益约65万亿韩元(折合600亿美元),平昌冬奥组委会主席李熙范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通过平昌冬奥会,江原道在地域经济发展上会实现重大突破。”
的确,通过举办一届奥运盛事可以实实在在带动消费,可以辐射刺激周边地区的各产业经济增长,但值得一提的是,预期收入并不意味着已经板上钉钉,考虑到相关经济报告出自2011年,实际情况能否达到预期值得怀疑。
以平昌奥组委一月中旬公布的数据看,平昌所在的江原道地区宾馆和酒店,共有客房约72000间,当时只有16744家房间被预定,仅占全部房间数量的24.66%。
再看门票销售,根据平昌组委会的说法,94%的冬奥会门票被卖出,仅17日一天就有14.6万名观众来到现场观赛。但是现场的实际上座率却和组委会的说法有所出入,无论是高山滑雪场还是奥林匹克公园的冰上运动中心,都出现了大量的空座位。
奥运志愿者甚至被组织去填补空闲的座位,他们会脱去志愿者制服,扮成普通观众的模样。如果随后真正买了该座位门票的观众入场,志愿者们再自行离开。
对此,组委会方面给出的解释是:“我们希望这样有助于增加体育场的气氛,使运动员能发挥他们的最佳水平。”
其间,日本雅虎新闻网的一则报道也让人们对票务销售的实际情况感到扑朔迷离。日媒表示从去年11月到今年开赛,门票销售从30%激增到超过77%,但其中大部门门票实际被韩国很多本土企业和机构以响应政府号召的形式承担了。
平昌冬奥会对于海外观众和游客的吸引显然没有达到预期。根据旅游情报公司ForwardKeys的数据,从美国到韩国的机票预定量在2月总共增长了24%,飞往韩国的全球机票预定量增长幅度则是15%。ForwardKeys公司的发言人塔西表示,对于一个正在举办冬奥会这样全球盛会的国家来说,这样的增长数据并不高,“原本预期会有三位数的增长。”
韩国《亚洲经济》网站报道,据文化体育观光部与韩国旅游局判断,冬奥期间来到韩国的中国游客在8万至9.2万人次之间,不仅与去年的14.5645万人次相比降幅明显,也是近年来的历史最低点。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滑坡?
最直接的看法,平昌奥运引爆了物价,让游客觉得不值。平昌郡所属江原道地区,冬奥期间酒店住宿一晚平均大约在30万到40万韩元之间(人民币1800元至2400元),要知道在不举办冬奥的年份,旺季一天的酒店价格也不过是10万至15万韩元,而这已经是韩国方面严打酒店涨价乱像之后的价格,此前一些酒店单日价格已经迫近5000元人民币。
贵得惊人的不只是衣食住行,平昌冬奥的比赛票价也让人看不懂。
以针对中国地区销售的门票为例,平均票价超过800元,最贵的票价高达8000元(冰球决赛),这个价格已经超过了足球世界杯决赛的门票价格。
事实上,即使是拿到免费门票的韩国国内民众(针对低收入人群),也会因为其他交通、住宿的昂贵,放弃现场观赛。
一份此前来自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的调查显示,仅有7.9%的韩国人表示会前往平昌观看冬奥会赛事。
一系列此前未曾预料的窘境让平昌冬奥的实际创收能力大打折扣,联系到开赛前不断攀升的预算,平昌冬奥似乎是要在一本糟糕的经济账中越陷越深。
在韩国产业战略研究院的一份分析中,不算基建投入,平昌冬奥会结束后,12个比赛场馆每年维护和运营所需的费用约为314亿韩元,预期收入只有172亿韩元。
平昌每年要填补142亿韩元的窟窿,除此之外,回到已经到账的赞助收入上,韩国国内就指出,太多国内企业应政府需要进行赞助,表面上赞助收益的繁荣实际是以本土企业的利润为代价。
《平昌冬奥会创造的经济效益》提出65万亿韩元的经济效益中,且不说当下与奥运会相关的投资和消费支出(包括体育场馆、交通网络和住宿设施投资建设带来的收入和游客消费)可能创造的21.1万亿韩元有多少水分,比如占比极大的43.8万亿将是后冬奥时代的10年期间所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
至少从现在来看,你得不到一个感到安慰的答案。